2)第五百七十八章 传国玉玺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必读之物。

  假以时日,史书的观点就会沉积成华夏子民的共同意识,从而影响千年,甚至更久。

  宋濂稍微想了想,就觉得热血沸腾,“张相,我,我斗胆恳请,让我追随张相修史吧!”宋濂很感慨道:“这些年来,我都是一个文人,并不太善于当官。如今一把年纪,自问还是一事无成,若是能为了这部史册尽心竭力,就算是死,也能瞑目了。”

  张希孟笑了笑,“宋学士,我身边的确是缺少修史之人,咱们配合了这么多年,也是珠联璧合,自然是无话可说。但是有关元史和蒙古史的部分,我的意思是咱们能不能找几个当事人,让他们协助修史!”

  宋濂笑道:“张相不是早就让这些人写回忆录了,咱们参考一些他们的东西,也算是利用他们了。”

  张希孟一笑,他已经猜到了宋濂的意思,忍不住笑道:“我是想在国史馆里,专门召集一批人,让他们负责元史部分。”

  宋濂略微发怔,就说道:“张相,心胸开阔,海纳百川,自然是好的。只是我担心他们久而久之,不免擦胭脂抹粉,违背了我们修史的初衷啊!”

  张希孟笑着点头,“确实,所以我希望让那些经过改造,能够确实认识到问题的人,来参与写作。他们经历亡国之痛,让他们写起来,估计下手会更狠也说不准!”

  明末的那批文人不就是这样,不但深刻反思,还在修明史的时候,不遗余力地黑大明朝。

  宋濂还是将信将疑,“不管怎么说,我以为都要仔细审阅,万不可疏忽大意!”

  见宋濂如此,张希孟自然是无话可说,你愿意辛苦流汗,我又何必拦着!

  基本上这个修史,是接下来张希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。

  秦汉,隋唐,赵宋。

  这是他需要着重负责的地方,有哪些得与失,有什么经验教训,对整个华夏,又有什么贡献……

  修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因为修史不是破案子,不是寻找绝对的真相,既然沾上了一个修字,就要有所取舍。

  而做出取舍的标准,就是一个人秉持的史观。

  儒家修史就是典型,他们喜欢以道德作为评判标准,如果有什么不符合他们观念的人和事情,就要进行“修理”。

  一个名声败坏的奸贼,哪怕做了好事,那也是居心不良。一个好人,做了坏事,那也是情非得已,可以原谅。

  张希孟这一次修史,他希望秉承一种多谈政务,从利益角度出发,看看这些策略对谁有利,从而揭示背后的用意……张希孟很希望能把这一套东西,教给所有读书人,让大家伙掌握一柄神器,捏住破解浩瀚史册的钥匙。

  一部鸿篇巨制,一份良苦用心,今后大明会走向何方,很大程度上,都取决于这本书修的如何?

  张希孟并不敢怠慢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n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